找到相关内容4567篇,用时162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一切圣众皆证悟四圣谛

    一切圣众皆证悟四圣谛   / Mahinda   世尊曾经说过:"若诸沙门、婆罗门于此苦圣谛不如实知,此苦集圣谛不如实知,此苦灭圣谛不如实知,于此苦灭道迹圣谛不如实知,此非沙门之沙门,非婆罗门之婆罗门,彼亦不于沙门义、婆罗门义见法自知作证:我生已尽,梵行已立,所作已作,自知不受后有。若沙门、婆罗门于此苦圣谛如实知,此苦集圣谛如实知,此苦灭圣谛如实知,于此苦灭道迹圣谛如实知,当知是沙门、婆罗门...

    Mahinda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42252517.html
  • 问:为什么念佛可以消业障、增福慧?

    念佛,就是想念——佛的福慧圆满,相好庄严,具足十号,是众生的依靠,值得我们效仿和学习。 念佛,可以激励我们止恶修善,修福增慧,如果我们能如实的证知诸法缘起的实相,悟入诸佛的法身,则不会被世间的幻相所迷惑,而且能破除妄想执著,得到解脱。

    佚名

    佛教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05/17465779689.html
  • 金字书---喜金刚遗教

    。本初根源应于万显随处起现,无障亦无间。一切起现未别法身,依当下觉瞬起还瞬解。此中真意——圆满如实性,即诸佛心中无二大觉,实圆摄于一切有情皆具之法尔当下究竟本觉之中。  吉祥文殊友于上师喜金刚化虹时...法尔当下本觉即法身本初根源的无谬开示如下:  1、开示本觉,即直指彻显本来面目即法尔如实性,赤裸当下。进而开显其性无生无染。「此处只是直示法尔如实性,类此,其他如嗔恨同样自解。」  2、决定正见,即于万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111263430.html
  • 超越心灵的迷障

    、识的如实观照,超越这些心灵的迷障?让我们来研读一下佛陀在阿含经的开示吧!   味、患、离   杂阿含四十一经:“世尊告诸比丘:有五受阴。色受阴,受、想、行、识受阴。我于此五受阴,五种如实知。色如实知,色集、色味、色患、色离如实知。如是受、想、行、识如实知。识集、识味、识患、识离如实知。   云何色如实知?诸所有色,一切四大及四大造色,是名色,如是色如实知。云何色集如实知?于色...

    黄国达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531769857.html
  • 四念处法门 (二)

    所以缓慢动作的目的就在这里。   (2)活在当下──就是把注意力一直摆在当下,因为我们的心很散漫,常在过去跟现在之间漂浮。在过去跟现在之间漂浮的时候,我们就对于当下的情境,没有办法如实地去掌握,即...因果分析有很大的阻碍。   (3)如实受──众生是五蕴的和合,即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识的和合。修四念处法门,是在强调我们只要有身心的现象,就不可能没有感受。当有了感受的时候,长久以来的习惯,就是对当下的...

    林武瑞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74051728.html
  • 佛学、心理学与个人成长

    个人成长的理论,并从心理学的角度作对比和探讨。首先我将解说“觉的重要”和“觉的内容”,继而会谈到“如实的智慧”和“智慧的内容”,希望能在这篇简短的论文中,有层次、有深度和扼要地向大众介绍佛法明心和调心...之法则。   从上可见,觉察与觉醒对事物的体会有层次深浅的不同。觉察是重于事相上的觉知,而觉醒是从表相的观察进而有更深一层的觉悟。因为“觉”有深浅不同,所以继而产生的智慧,就相对不同。 如实的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54252713.html
  • 世尊时期止观法门的实践

    答言︰“如来二月,以安那般那念坐禅思惟住·”所以者何?我于此二月,念安那般那多住思惟︰入息时念入息如实知,出息时念出息如实知,若长、若短,一切身觉入息念如实知、一切身觉出息念如实知,身行休息入息念如实知,乃至灭出息念如实知。(13) 此处修学入出息念的过程共有十六胜行,依据〈声闻地〉的解说如下︰ (14) 1. 若缘入息、出息境时, 便知︰“我今能学念长入息、念长出息”。2. 若缘中间入息、...

    林崇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00746569.html
  • 死的次第与识的灭尽

    诸比丘!有时长夜,此大地悉皆败坏,而众生无明所盖,爱结所系,众生长夜,生死轮回,爱结不断,不尽苦边。   比丘!譬如狗子系柱,彼系不断,长夜绕柱,轮回而转。如是,比丘!愚夫众生,不如实知色,色集,色灭,色味,色患,色离,长夜轮回,顺色而转。如是不如实知受、想、行、识;识集,识灭,识味,识患,识离,长夜轮回,顺识而转。诸比丘!随色转,随受转,随想转,随行转,随识转。随色转故,不脱于色。随受、想、行...

    法增比丘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5373585057.html
  • 心恼故众生恼,心净故众生净

    )如嗟兰那鸟种种杂色,我说彼心种种杂亦复如是。所以者何?彼嗟兰那鸟心种种故其色种种。   (4)譬如昼师、画师弟子,善治素地,具众彩色,随意图画种种像类。   上三譬喻则说,众生因不如实知,不善...而转。若问如幻化的万象,是依于什么动力而有的话。佛说有二种内在烦恼势力,就是无明与爱结。此二烦恼心,能令众生长夜轮回生死,而不知苦际。因为无明烦恼的盖覆,所以不如实知五蕴、五蕴集、五蕴灭、五蕴味、五蕴...

    净达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5233679216.html
  • 释尊时期止观法门的实践

    修习入出息念  ,他说︰  若诸外道出家来问汝等︰「沙门瞿昙于二月中,云何坐  禅?」汝应答言︰「如来二月,以安那般那念坐禅思惟  住。」所以者何?我于此二月,念安那般那多住思惟︰  入息时念入息如实知,出息时念出息如实知,若长、若  短,一切身觉入息念如实知、一切身觉出息念如实知,  身行休息入息念如实知,乃至灭出息念如实知。13  此处修学入出息念的过程共有十六胜行,依据〈声闻地〉  的解说如下...

    林崇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9390373973.html